近年来,我市在高校国际化办学、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开展、留学生服务体系完善等方面持续发力,国际教育交流呈现蓬勃态势。留学生作为城市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其融入情况关乎城市开放形象与文化软实力,我市始终把帮助留学生尽快融入本地作为重点工作,通过不断探索创新举措,推动多元文化交流互鉴与深度融合。4月1日—4月30日,南通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面向全市高校开展了一次在通留学生更好融入我市的问卷调查。现将本次调查结果反馈如下:
一、调查结果
1、您的性别?
2、您的年龄?
3、您的国籍?
4、您在南通的留学时间?
5、您的中文水平?
6、您选择来南通留学的主要原因是?(多选)
7、您通过哪个途径来南通学习?
8、您在南通学习生活,遇到的困难是什么?(多选)
9、您认为南通现在最吸引您的地方是?(多选)
10、您愿意介绍朋友、家人来南通留学或者工作吗?
11、您是否曾参与过南通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组织的活动或比赛?
12、您参与过的南通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组织的活动类型是?(多选)
13、您对参与活动的整体满意度如何?
14、您对哪方面的在通留学生活动比较感兴趣?(多选)
15、您希望留学生文化交流活动的频次?
二、总结分析
本次调查参与者中,有44.44%的人为男性,55.56%的人为女性。
本次调查参与者中,有47.62%的人在20岁以下,52.38%的人在21岁—30岁之间。
本次调查参与者中,有8.48%的人来自巴基斯坦,66.10%的人来自老挝,5.08%的人来自纳米比亚,1.70%的人来自塞拉利昂,1.70%的人来自塔吉克斯坦,5.08%的人来自印度尼西亚,11.86%的人来自越南。
本次调查参与者中,有23.81%的人在南通的留学时间是1年以下,55.55%的人是1年—2年,14.29%的人是2年—3年,6.35%的人是3年以上。
本次调查参与者中,有3.17%的人中文非常熟练,22.22%的人中文比较流利,53.98%的人中文水平一般,20.63%的人为初学者,仅能用中文进行日常简单对话。
本次调查参与者中,有36.51%的人因为南通文化的独特魅力来通留学,33.33%的人因为南通的城市综合吸引力,46.03%的人因为南通有适合就业和发展的机会,28.57%的人因为南通高校学科优势明显,23.81%的人因为南通留学成本相对合理,7.94%的人因为其他原因。
本次调查参与者中,有55.56%的人通过国家/省级奖学金计划来南通学习,15.87%的人通过校际交流项目,22.22%的人通过自费申请,6.35%的人通过其他途径。
本次调查参与者中,有26.98%的人存在文化差异带来融入难题,9.52%的人存在专业设置与预期不符难题,14.29%的人存在师资力量不能满足学习需求难题,63.49%的人存在语言障碍难题,4.76%的人在南通学习生活中存在其他难题。
本次调查参与者中,有17.46%的人认为南通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口感丰富的特色美食,7.94%的人认为是独具风情的旅游景点,57.14%的人认为是宜人舒适的自然环境,20.63%的人认为是多元包容的文化氛围。
本次调查参与者中,有95.24%的人愿意介绍朋友、家人来南通留学或者工作,4.76%的人不愿意。
本次调查参与者中,有49.21%的人参加过南通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组织的活动或比赛,50.79%的人没有参加过。
本次调查参与者中,有23.81%的人参与过南通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组织的人文比赛活动,17.46%的人参加过体育交流活动,25.40%的人参加过传统文化活动,46.03%的人没有参加过活动。
本次调查参与者中,有28.57%的人对参加的活动表示非常满意,14.29%的人表示满意,9.52%的人表示一般,47.62%的人表示没有参加过活动,未有人表示不满意或者非常不满意。
本次调查参与者中,有38.10%的人对人文比赛活动感兴趣,49.21%的人对体育交流活动感兴趣,57.14%的人对传统文化活动感兴趣,1.59%的人对其他活动感兴趣。
本次调查参与者中,有34.92%的人希望每月举办一次文化活动,28.57%的人希望每季度举办一次,23.81%的人希望每半年举办一次,12.7%的人希望每年举办一次。
三、建议对策
(一)聚焦语言赋能,构建沟通桥梁。鼓励高校建立多语种服务平台,开展中文专题培训,为留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中的语言沟通难题,助力其更好融入南通。同时,创新语言帮扶形式,指导高校建立“中外学生结对”互助机制,帮助留学生快速适应语言环境,助力其更好融入南通。
(二)聚焦文化交流,打造交流平台。根据留学生对体育交流、传统文化活动兴趣较高的需求,定期策划多元活动,通过丰富的活动形式,搭建交流平台,助力留学生拓展社交圈,提升其在南通学习生活的满意度和归属感,促进其深度融入本地生活。
(三)聚焦校企合作,护航成长之路。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牵线推动高校与南通“走出去”企业深化合作,围绕不同专业领域的人才需求,制定相应培养方案。鼓励高校与企业通过实习实训、项目合作等方式,为留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支持,助力其学有所成、学以致用。